商圈分類整理總表-依商業活動

資料來源 學者或單位 研究對象 分類依據 分類項目 說明表格
劉淑惠(2010) 李孟熹(1991)   所在地點 中心商業區、次要商業區、鄰近購物街、購物中心
劉淑惠(2010) 陳育琦(1996)   依商品等級規模 購物中心型商圈、百貨公司型商圈、批發型商圈、零售型商圈
西門商圈更新再造-以來來百貨公司為例  劉育昇等4人(2001) 經濟部商業司(1995)   人潮聚集方式區分 百貨商圈、交通中心商圈、文教校園商圈、夜市商圈 表格E-A
商圈與業種業態發展趨勢-李常生 李常生(2002) 街頭商圈   車站商圈、主立店商圈、夜市商圈、廟前商圈、市場商圈、港口商圈、專業商圈、傳統商圈、新社區商圈、新型態商圈 表格E-B
  蘇孫益(2004)   專業型街區類型 景觀街區類型(夜市類型)、景觀街區類型(零售類型)、大型百貨商圈、辦公企業大樓商圈、娛樂類型商圈
劉明忠(2009) 劉明忠(2009) 台中市商圈   學區型商圈、產業型商圈、傳統市場商圈、社區型聚集經濟 表格E-C
  不動產仲介業者   商業活動 百貨商圈、商業圈、捷運商圈、文教圈、住宅圈、住商混合圈、大學商圈、傳統市場

 

表格E-A  依人潮聚集方式區分-經濟部商業司

資料來源 學者或單位 分類項目 內容
西門商圈更新再造-以來來百貨公司為例  劉育昇等4人(2001) 經濟部商業司(1995) 百貨商圈 是以百貨公司為主導, 藉著其強大之吸引力與集客力, 帶動地方發展與塑造繁榮的商業氣息, 並進一步吸引小型商店進駐, 而形成商店街。如台北敦南商圈( 以仁愛遠東百貨為中心) 以及忠孝東區商圈( 以崇光、同領百貨為中心)。
交通中心商圈 是以交通運輸轉運站集結地區為中心。如台北站前商圈( 以台北火車站為中心)。
文教校園商圈 是以校園為中心。如台大商圈( 以台灣大學為中心) 以及師大商圈( 以師範大學為中心)。
夜市商圈 是以夜市、市場或商店街為中心之商圈。如士林商圈( 以士林夜市為主)。

 

表格E-B  街頭商圈分類-李常生

資料來源 學者或單位 分類項目 內容
商圈與業種業態發展趨勢  李常生 李常生(2002)  車站商圈 又稱交通樞紐商圈,台灣著名的火車站前商圈包括松山、台北、板橋、桃園、中壢、台中、高雄等商圈。汽車客運樞紐商圈,比如公館商圈、士林商圈等。捷運站也會影響商圈,只是捷運站對商圈的影響是錦上添花,很難無中生有。通常火車站前也都是長短途客運巴士的交通樞紐地段,兩者合一,擴大商圈的繁榮性。
主立店商圈 大都會鬧區的主力店是百貨公司和影城,台北市、高雄市、台中市的商圈最為明顯,每一個商圈都是靠著百貨公司和影城而讓商圈如虎添翼,另一說法是百貨公司開業後,周圍自然形成商圈,高雄市的商圈多半屬於後者:大統、大立創造五福商圈,新光三越、SOGO創造三多商圈。台北市的公館商圈是靠東南亞戲院和金石堂書店所帶動的。忠孝東路商圈的發源地是頂好超市和統領百貨。
夜市商圈 台灣省的著名夜市包括了:基隆廟口夜市、台北饒河街與通化街夜市、中和興南夜市、永和樂華夜市、板橋南雅夜市、台中中華路夜市、台南小北街夜市、高雄六和大夜市等,其實每個十萬人以上的都市大概都會有夜市,即使沒有固定的夜市,也會有臨時定期聚集的夜市。夜市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商業街道,細分下來也有以小吃為主的,也有以賣百貨衣飾、雜貨為主的,但通常都是混合在一起的,只是業種比重或有差異。
廟前商圈 新竹的城隍廟、桃園的大廟、鹿港的天后宮、台北的龍山寺、基隆的廟口等面前都有商圈,台灣開發較晚,漢人初來時,漂洋過海,多半為祈求平安,於是各地興起修建天后宮、城隍廟、清水祖師廟等,廟前通常也都是市集所在地。
市場商圈 台灣地區一般市中心通常都有所謂的第一市場、第二市場,凡稱做第一者都位在最好的鬧區位置,有些地區的市場因為都市重建或拓寬馬路而消逝,然而各都會區多少還有一些保留完好的傳統市場,台灣的傳統市場其實也算是一個非正式性的購物中心,只是自然形成,並非刻意規劃出來的。
港口商圈 高雄的鹽埕區、基隆的港口區、淡水的中山路、台南的安平區,甚至大溪、三峽等都屬於港口商圈,有的隸屬海港,有些隸屬河港。港口商圈早期多洋行,後來開始有報關行、舶來品商店等,港口商圈也多南北貨商店。
專業商圈 專業商圈是由諸多同類型的商業店面所匯集而成的專業商街,比如台北中山北路的婚紗攝影禮服街、永和中興街的韓國商品街、台中市中正路43巷的電腦街、西門町的電影街、迪化街等,物以類聚,興旺加興旺,顧客曉得買那種貨品到那裡最齊全。
傳統商圈 西門町屬傳統商圈,艋舺老街、大溪、三峽、深坑等都屬傳統商圈,通常這種商圈的街道狹窄、彎彎曲曲,都屬文市,汽車難停,如果稍能創造本身的特色,很能吸引固定的人潮。
新社區商圈 民生社區與天母等都算是較早期的社區型商圈,內湖擁有較中期型的社區商圈,台中五期重劃區的公益路上則出現了較為近期的社區型商圈,這種商圈隨著新社區人口的逐漸增加而擴充範圍及增加熱鬧性。
新型態商圈 位於信義計畫區內的華納威秀加新光百貨為新型態的商圈,台茂購物中心也是屬於另一型態的新商圈,這種商圈較接近美式商圈,靠的是大型停車場,本身的魅力已夠,不須要仰賴原本密集的人潮。

 

表格E-C  台中市商圈分類-劉明忠

資料來源 學者或單位 分類項目 內容
臺中市政府98 年度自行研究發展報告-臺中市區域經濟發展分析 劉明忠(2009) 學區型商圈 以學區及其周遭區域為其發展範圍,當地學生及居民為其主要消費人口,相關產業聚集而逐漸發展為聚集經濟,進行形成一商圈經濟者,包括:逢甲大學周遭形成之逢甲商圈、台中一中周遭所形成之一中商圈、東海大學周遭形成之東海商圈與藝術街等。
產業型商圈 同類型產業聚集設立,滿足該產業需求者批發、零售需求或一般消費者,所形成之聚集經濟,包括:成衣商圈(台中市天津街)、餐飲商圈(中華路夜市、忠孝路夜市、五權西街異國美食、公益路商圈)、電子產品商圈(NOVA 廣場、繼光街電子街商圈)等。
傳統市場商圈 以傳統市場及其周遭區域為其發展範圍,所形成之聚集經濟,包括:臺中市第一、二、三市場等。
社區型聚集經濟 以社區賣場及其周遭區域為其發展範圍,所形成之聚集經濟,包括:精明一街、大墩廣場、第一廣場等。

版權所有 請勿盜用